(六)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进行检查,监督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发放和使用;
(七)参与本单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和验收;
(八)协助调查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负责伤亡事故、职业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提出防范措施;
(九)有关安全生产的其他职责。
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金属冶炼、道路(水上)运输、轨道交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二十一条 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金属冶炼、道路(水上)运输、轨道交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其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并取得合格。考核不得收费。
发生死亡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其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和安全警示教育。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开展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从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知识、职业病防治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并建立教育培训档案。从业人员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所需资金应当纳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专款专用。
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金属冶炼、道路(水上)运输、轨道交通、机械制造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安全生产费用纳入生产经营成本。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单位、部门、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和其他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范围,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和登记,实行分级管理,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建档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如实记录排查事故隐患的人员、时间、部位或者场所以及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形、数量、性质和治理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了解其作业场所、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应急措施,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二)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三)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四)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后提出赔偿要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三)及时报告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本单位应当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不得拒绝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合理要求。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禁止下列行为:
(一)违章指挥或者放任从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安全管理规定进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