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及时组织抢救,并按照事故等级和分类,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处理,不得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
(十一)建立安全生产信息沟通制度,互相通报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和执法监督信息;
(十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五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园区管委会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安全社区和规范化建设;
(二)掌握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本辖区内的人员参加安全知识学习和培训,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协助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具体措施和任务;
(四)组织开展本辖区内安全生产检查,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予以整改,并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五)接受有关部门委托,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活动;
(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当立即如实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协助做好事故应急、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七)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十一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安全生产信息员,协助开展安全生产宣传、隐患排查、监督检查和事故善后处理等工作,对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第五十二条 规划、建设等部门应当加强地下管网的管理工作,建立地下挖掘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督促地下管网产权单位完善有效监控措施,确保地下管网运行安全。
第五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和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档案,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信用状况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管理,并建立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
对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向社会公告,通报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和单位,并在经营、投融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进出口、出入境、资质审核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止。
第五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平台和基础设施,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事故反应和处置能力。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发布和备案。
第五十五条 市、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有关负责人应当按照规定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协调事故救援和善后工作。
生产安全事故可能危及公众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疏散、撤离和安置相关人员,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控次生和衍生事故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的具体程序、职责分工另行制定。
第五十六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信息化,实现监管执法、企业违法、安全诚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专业人才、行政许可、监测检验、应急救援、事故责任追究等信息资源共享,并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动态监控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